預防保健*《口腔衛教》你知道嗎?孩子的這種習慣比吃糖更容易蛀牙

07 Oct 2021
預防保健*《口腔衛教》你知道嗎?孩子的這種習慣比吃糖更容易蛀牙

你知道嗎?孩子的這種習慣比吃糖更容易蛀牙

 

帶孩子看牙時,父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---看著孩子長大,越來越配合看牙是種「期待」,

但若看牙時被發現有「新蛀牙」,爸媽心情就變得沉重了!

最近印象最深刻的對話如下:

寶媽:「醫生,我有幫孩子刷牙,他也不吃糖,但為何今天又發現新蛀牙了呢?」

醫生:「請問他吃飯大都吃多久呢?」

寶媽:「大概都快一個小時,有時含著都不吞下去,吃飯像打仗一樣!」

醫生:「若是這樣,他的蛀牙率會很高喔!」

寶媽:「?!」

今天的主題,是要帶大家了解---「小朋友含飯蛀牙」的威力!

為何含飯容易蛀牙?

人類牙齒的琺瑯質非常堅硬,但在酸性環境下卻容易蛀牙,經學者研究(Robert Stephen,1943),

吃進食物後,達5分鐘口腔內即呈現「酸性」。

此外,米飯麵條等主食雖不是糖,但其澱粉經口水酵素分解後,仍會變成為「糖」供蛀牙菌代謝利用。

總之,超過半小時的正餐進食,極容易造成孩童的蛀牙(吃飯會含飯,時間幾乎都超過半小時)。

↑乳後牙含飯蛀牙

 

為何孩子會含飯?

孩子含飯的原因有很多,以下歸類可參考:

1.注意力不集中

邊吃食物邊看3C產品、邊吃食物邊玩玩具…等等,都是讓孩子吃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,

不集中的狀況下,進食過久、含飯等情形自然會發生。

2.強迫進食

有時家長發現孩童飯沒吃完,會強制他吃完,甚至強塞食物到嘴巴里,如此孩童會在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態下,

將食物「含著」,久而久之就產生蛀牙。

這件事情的思考點是—小孩該吃的「飯量」是符合他實際狀況嗎?還是只是符合大人的期望?

另外也該注意孩子是否有足夠運動量,因為運動不充足也會影響食慾。

3.食物調理太過細碎

現代家長習慣將食物剪碎,美其名是「方便孩子進食」,但越來越多學者指出,

這樣反而會「剝奪」孩子的咀嚼功能,而咀嚼訓練應該在嬰兒六個月左右就開始實施。

若嬰兒時期沒有經過咀嚼訓練,在兩三歲時自然很難「咬下」盤中的食物,「含飯」於是產生。

含飯造成的蛀牙如何治療?

蛀牙的治療會依照其蛀牙面積、型態、距離牙髓腔的程度而定。程度輕者需要牙科樹脂填補,

嚴重者會建議裝戴乳牙牙套(例如:乳牙不鏽鋼牙套或乳牙全瓷冠)

如何讓孩子不再含飯?

以下幾點分享給您:

1.嬰兒時期就給予咀嚼訓練。食物不宜太過剪碎。

2.正餐進食時間不建議超過半小時。

3.給予孩子適當運動,讓孩子自主進食,不硬塞食物到嘴巴內。

4.吃飯時遠離3C產品和玩具,教育孩子有關「吃飯時間」的一切。

5.含飯太過嚴重者,可求助兒科醫師、職能治療師等等,並定期來兒童牙科檢查塗氟。



作者:恩主公醫院兒童牙科兼任主治醫師/ 侯政廷 醫師      原文出處:親子天下嚴選

忘記了你的密碼嗎?請撥打服務專線03-532-2222,與我們連絡。